撰文 / 王毓珠 諮商心理師與藝術治療師
很久以前就收到高雄醫學大學郭心理師的邀請,為學生做攝影治療工作坊,由於地點在高雄的關係,其實對位於台北的藝術探險心來說是一趟大工程。在戰勝了自己在疫情間對於遠行的抗拒以後,終於接下這個邀約,暑假即著手開始設計這個工作坊。
也許是從小住在中國醫藥學院旁,小時的活動和遊戲都圍繞在中國醫藥學院池塘邊和大操場;也許是近日家父住院,與醫生有許多接觸,對藝術探險心而言,醫生和醫學院讓人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,也因為這些淵源,很想為醫學院學生帶來特別的工作坊體驗。
當天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,容易迷路的我輾轉搭乘高鐵與計程車前往高雄醫學院,終於在圖書館前,與郭心理師有了第一次相見。穿梭在教學樓時,可以看見每個教室都是滿滿的、精神奕奕地上著課的同學,耳聞他們談論剛考完化學,等一下要考…,有一種認真到地老天荒的感覺。當下心中感到不妙,畢竟藝術探險心舉辦的是偏重心靈的工作坊,果不其然來參加攝影治療的人數不多,不過包含職能治療科、心理系研究所正在實習的實習心理師、社工科等同學。
調整心態以帶領小團體的心情和方式,與學員的心漸漸的靠近,發現這樣的小團體,可以進行得更深入。其中有位學員在選擇照片時,以不同動物象徵自己面對不同生活圈時所扮演的角色,小兔子代表在媽媽眼中的自己是個單純的小孩子,每次出門還要親一下臉頰,獅子代表在老闆眼中自己並非一味傻傻配合的員工,一旦不合理就會與老闆據理力爭,猩猩代表在女友眼中自己呆呆傻傻的樣貌。其他組員有人選擇可愛的小英雄照片作為母親眼中的自己,也有人選擇穿著小公主裝扮小女孩。學員們很驚訝,在選擇照片時,覺察出在每個人眼中的自己是這麼不同,也不知不覺在不同人前,扮演不同的角色。
講師邀請大家選擇一張讓自己放鬆的照片,有位學員選了一個人站在瀑布前,學員形容喜歡瀑布流動和沖刷的感覺,似乎把煩憂都沖洗乾淨,也喜歡瀑布的水流下來的聲音。在與講師一來一往的對談中,學員發現聲音和水流動的景象,水沖到身上等,都非常舒壓,進一步感受到五感眼耳鼻口觸覺,對自己的舒壓很有幫助,而在一張平面的照片,竟然可以激起這些感受,就好像 「望梅止渴」的效應,照片竟然可以產生和實際到現場一樣的紓壓效果,令人感覺到驚奇。
為時三個小時的課程,在照片、對話和創作中很快就到了尾聲,其實攝影治療跟藝術治療一樣,並不是由治療師直接去解析個案的照片或作品,而是在治療師一步步的引導下,協助個案逐漸的往內在探索,覺察自己的內在智慧。這呼應了攝影治療大師 Judy Weiser 所說: 「任何照片的意義都是由個人內心映象對真實的投射而來,而此映象則取決於他們所看到的感覺是什麼。」
•「重要的是個案如何看待這張照片,引起了甚麼心理的反應或是刺激了甚麼想法或是回憶等等, 而不是照片的技術,或是原來拍攝者的用意。」
•「在治療過程中,個案的照片可以作為有形的象徵性的自我建構和隱喻的轉化,提供語言無法表達的內在的洞察力。」